進站公告
杜絕詐騙 人人有責
【認識機油 - 基礎油 】
【機油基礎油】
所有的石油再製品都是將原油經蒸餾過程所產生的,而基礎油也是這樣製成的。潤滑油品製造以基礎油與添加劑調製而成,一般分為【全合成油】、【合成油】、【礦物油】,也就是以其基礎油的油基作為分類。
1. 礦物油
礦物油,基本上這類機油產品有的只會印上Mineral Oil代表【礦物油】或是multi-grade【複級機油】。但有的產品上並沒有印上上述的英文標示。而僅以Motor Oil機油代之。礦物油之所以被稱之為礦物油,是因為此類機油為直接由地底下挖出的原油,然後再加以提煉而成。事實上礦物油由於其中的分子結構存在著部份的支鏈,而這些存在的支鏈往往在潤滑過程中卻容易發生斷裂,因此在激烈得操駕情況下,較容易產生機油裂化變質而失去潤滑效果。
2. 合成油
合成機油等級介於礦物油與全合成油之間;當我們看見此類油品的包裝時,通常上面會印有Synthetic、Semi-Synthetic、Synthetic Based、Synthetic technology、Top Synthetic、Part Synthetic; 其中文的表示則為 【半合成機油】、【部份合成機油】或【合成機油】。
合成機油通常由礦物油以及部份的合成油,依照各廠商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在加入各廠商獨特的添加劑配方調製,以提升潤滑油的性能及品質
3. 全合成油
全合成機油就是完全都是100%合成的機油,這類機油的包裝往往會見到 100% Synthetic、Fully Synthetic的標示,其字義代表著【全合成機油】,全合成機油由100% III類基礎油,再加上各大廠獨家研發的添加劑製造而成。此等級的基油已可展現優良地抗老化、抗磨損、抗泡劑、清淨、流動率快等多項功能,且機油的品質也受到很好的控制。
【基礎油簡易區分】
礦物油 : 礦物基礎油+潤滑添加劑
半合成機油 : 合成基礎油+礦物基礎油+潤滑添加劑
全合成機油 : 合成基礎油+潤滑添加劑
標明全合成的油,需100%都為全合成油,半合成油通常是礦物油與PAO或加氫裂解油混合製成。
【API將基礎油分為五大類】
※ 第一類基礎油 (Group I) :
由傳統的溶劑精煉製程而產生,也是最簡單的精煉程序。不改變其烴類結構,生產出的基礎油質量取決於原料中理想組分的含量和性質。此類基礎油的飽和度≦90%,含硫量≧0.03%,VI值介於80~120之間,而溫度範圍約為0℃~65℃。
※ 第二類基礎油 (Group II) :
通常經由加氫裂解製造而成,製程較I類基礎油來得複雜。此技術主要以化學過程為主,而不受原料限制。此類基礎油的飽和度≧90%,含硫量≦0.03%,VI值介於80~120之間。由於此類基礎油的烴分子飽和度較高,因此具有較高的抗氧化性,且基礎油的顏色較為清澈。
※ 第三類基礎油 (Group III) :
是用全加氫裂解技術製成,在比II類基礎油更高壓及更高熱的環境下的加氫裂解製成,在此較費時及較嚴苛的製造過程下,可生產出最純淨的基礎油。此類基礎油的飽和度≧90%,含硫量≦0.03%,VI值>120,屬高VI值的加氫基礎油。此類基礎油在性能上遠遠超過I類基礎油和II類基礎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VI值和很低的揮發性。有些III類油的性能可與聚α-烯烴(PAO)相媲美,其價格卻便宜得多。
※ 第四類基礎油 (Group IV) :
指的是聚α-烯烴(PAO)合成油。常用的生產方法有石蠟分解法和聚合法。PAO依聚合度可分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別用來調製不同的油品。這類基礎油可在最極端的高溫或低溫下仍提供良好的潤滑效果,VI值通常超過140。PAO的傾點很低,因此需要低溫起動或寒帶工作的設備、汽車用潤滑油皆會偏好選擇以PAO作為基礎油的潤滑油。PAO亦可在130~150°C的溫度持續工作數百小時至數千小時。不過PAO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PAO基礎油難以溶解於許多潤滑添加劑,因此絕大多數PAO的潤滑油都會添加有機酯油或礦物油來幫助溶解添加劑。有機酯有助於潤滑添加劑的溶解力,因此現今很多PAO機油均添加了小部份比例的有機酯(ESTER)。
※ 第五類基礎油 (Group V) :
除I~IV類基礎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皆統稱為V類基礎油,包括矽氧樹脂、磷酸酯、聚亞烷基二醇(PAG)、多元酯等…。這些合成油通常是用來與I~IV類基礎油混合以提升其效能。例如 : 酯類油可比PAO承受更高的溫度及提供更佳的清潔效果,因此常被用來與其它類基礎油混合,以提升其效能,換句話說就是提升機油的使用壽命。
最常見的V類基礎油為酯類機油,可以分為三大類,單酯,雙酯,多元酯,酯類技術一開始多用於航太技術的噴射引擎上爾後才研發製成為車類引擎用,其實市面上很多的合成機油配方裡面都有添加少許成分的"酯類油"進去基礎油中,主要目的就是要減少潤滑油在高溫下的揮發性並且增加流動性,進而達到省油耗的目的。酯類提煉技術較一般合成機油困難,不是採用一般的基礎油科技而是採用動、植物的脂肪酸與醇做結合,因此使用在汽機車工業上造成的汙染也較合成基礎油少。酯類機油的酯類(ESTER)其實是一種添加劑,外界所標榜的全酯類機油也不可能全為酯類,因為酯類油的缺點是吸水性強容易造成氧化,所以要是整瓶為100%的酯類油,此機油一定很容易衰退。